水上遥控救援飞翼 国际标准制定进展:背景与意义
近年来,随着水域安全意识的提升和智能救援装备的快速发展,水上遥控救援飞翼作为一种高效、安全、智能化的新型水上救援设备,已在全球多个国家的应急救援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。然而,由于各国在产品设计、性能参数、安全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,导致产品互操作性差、认证流程复杂,严重制约了该类设备的国际推广与协作救援能力。因此,制定统一的“水上遥控救援飞翼”国际标准已成为全球海事安全与应急救援领域的重要议题。
2023年,国际海事组织(IMO)联合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正式启动了关于水上无人救援设备的标准研究项目,其中“水上遥控救援飞翼”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。此举标志着该类产品正式进入国际标准制定的议程,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统一标准的建立,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与安全性,还将促进全球产业链的协同发展,为跨国救援合作提供技术保障。
水上遥控救援飞翼 国际标准制定进展:当前工作进展
截至目前,由中、美、德、日、挪威等国专家组成的ISO/TC 8(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)专项工作组已召开三次技术研讨会,初步完成了《水上遥控救援飞翼 通用技术条件》的框架草案。草案涵盖了产品定义、分类、基本功能要求、遥控距离、续航能力、抗风浪等级、救生浮力标准、通信协议、环境适应性及安全测试方法等关键内容。
中国作为该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大国,在标准制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。多家领先企业,包括我司,已向工作组提交了实际产品测试数据与应用场景反馈,为标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提供了有力支持。2024年第二季度,首批原型设备将在地中海和北海地区进行联合实地测试,以验证标准草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。
水上遥控救援飞翼 国际标准制定进展:未来展望
预计在2025年底前,ISO将正式发布《水上遥控救援飞翼 国际标准》(ISO/PAS 26150)的预发布版本,并进入全球征求意见阶段。一旦标准正式实施,所有出口型水上遥控救援飞翼产品将需通过统一认证,这将极大提升中国智造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。
我司将持续关注并深度参与标准制定进程,确保我们的智能遥控救生圈、水上救援机器人等系列产品完全符合未来国际规范。我们坚信,通过标准化推动技术创新与全球协作,水上遥控救援飞翼将在未来成为守护水域生命安全的核心力量。